海产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在海产品加工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其产生的废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海产品加工废水成分复杂且污染物含量高,如果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海洋生态环境以及周边水域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深入探究并应用有效的海产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海产品加工废水的特点
海产品加工废水主要来源于鱼类、贝类、虾类等海产品的清洗、蒸煮、腌制、加工车间地面冲洗等环节。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高有机物含量: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油脂、糖类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例如,在鱼类加工过程中,鱼体的血水、内脏物等富含蛋白质,进入废水后会使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急剧升高,COD 浓度常常可达数千毫克每升。
高悬浮固体:包括海产品的鳞片、骨骼、贝壳碎片等固体杂质,这些悬浮固体不仅会使废水浑浊,还会在管道和处理设备中沉积,造成堵塞和磨损,影响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高氨氮含量:海产品自身含有的氮元素在加工过程中会转化为氨氮释放到废水中,氨氮的存在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转化为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高盐分:由于海水的使用以及海产品自身的盐分,废水中氯化钠等盐分含量较高,这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增加废水处理的难度,尤其是对于生物处理工艺而言,高盐环境可能导致微生物细胞失水或生理功能紊乱。
二、生物处理工艺: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在曝气池中,通过曝气设备向废水中充入空气,使活性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活性污泥是由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的絮体。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细胞物质等。活性污泥法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较高的去除效率,BOD 去除率可达 90% 以上。然而,该方法需要精确控制污泥浓度、曝气时间、溶解氧等参数,并且对进水水质的冲击负荷较为敏感。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让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废水流经生物膜时,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和分解。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是常见的生物膜法处理设施。生物膜法具有微生物浓度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需污泥回流等优点。例如,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填充有填料,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生长形成生物膜,废水在池中与生物膜充分接触,有机物质被微生物逐步降解。生物膜法处理海产品加工废水时,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并且运行管理相对简便。
厌氧生物处理法
对于高浓度的海产品加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法可作为预处理或与好氧生物处理法联合使用。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厌氧消化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等是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设施。UASB 反应器中,废水自下而上通过厌氧污泥床,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分解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法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但处理时间较长,且对反应条件如温度、pH 值等要求较为严格。